CMA(中国计量认证)资质认定是检验检测机构获得法定资质的关键过程,确保其出具的报告具有国内法律效力。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》(总局令第47号,2021年生效)和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》(2023版),CMA适用于食品安全、环境监测、产品质量等领域,2025年政策强调数字化申报和绿色要求。本文基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(www.samr.gov.cn)和国家政务服务平台(zwfw.samr.gov.cn)最新信息,详解CMA资质认定的目的、人员要求、认定办法、审核条件及流程,提供实用指导,帮助机构高效合规获证,避免无资质出报告导致的行政处罚。
一、CMA资质认定的目的
CMA资质认定的主要目的是规范检验检测活动,确保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和可靠性。根据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》第3条,该认定旨在提升检测行业的整体水平,维护公共利益。具体目的包括:
1.1 保障报告法律效力
- 获得CMA资质的报告在国内具有证明作用,可作为司法鉴定、行政执法、产品质量评价的依据,避免报告无效带来的法律风险。
1.2 提升检测质量
- 通过严格评审,推动机构建立科学管理体系,提高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,支持高质量发展。
1.3 促进市场公平
- 统一标准,防止无资质机构扰乱市场,保护消费者权益,并为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提供可靠依据。
1.4 推动国际接轨
- 与CNAS等国际标准兼容,助力机构参与全球贸易,2025年绿色和数字化要求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。
总体而言,CMA认定不仅是机构合规的基础,更是提升公信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。
二、CMA资质认定的人员要求
人员是检验检测机构的核心要素,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》第7条和2023版评审准则第4.3节规定,机构必须配备与检测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。要求包括:
2.1 基本要求
- 人员数量应满足检测项目需求,技术人员比例≥70%,管理人员≤30%。
2.2 学历与经验要求
- 检测人员需中专以上学历或同等水平,技术负责人需本科以上学历并有≥3年相关经验;特殊领域需专业资格证书。
2.3 培训与考核要求
- 年度培训≥40小时/人,覆盖GB/T 27025-2019标准、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。需内部能力考核记录,证明人员熟练操作。
2.4 关键岗位要求
- 技术负责人:负责技术运作,需≥5年经验,中级以上职称。
- 授权签字人:对报告签发负责,需通过能力验证考核,经验≥2年。
- 质量负责人:监督体系运行,需熟悉评审准则。
2.5 其他规定
- 关键岗位不得兼职其他机构,每年复核能力,记录保存≥6年。2025年支持在线培训平台。
不满足人员要求将导致评审不通过,建议提前招聘并培训。
三、CMA资质认定的认定办法
CMA资质认定办法遵循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》,采用“申请+评审+认定”的模式,由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。认定办法包括:
3.1 认定原则
- 自愿申请:机构自愿,但强制检测项目必须获得CMA。
- 公正评审:评审组独立、客观,依据2023版准则。
- 持续监督:认定后每年监督,每3年复评,6年重审。
3.2 认定类型
- 首次认定:新机构全评审。
- 扩项/变更:针对新增项目或人员,简化评审。
- 复评/监督:现有机构定期检查。
3.3 法律依据
- 主要依据:《计量法》、《产品质量法》和2023版评审准则。
- 废止标准处理:RB/T 214-2017已废止,转用GB/T 27025-2019。
认定办法确保过程透明、公平,机构可在线查询进度。
五、CMA资质认定的审核条件
审核条件基于2023版评审准则和GB/T 27025-2019,分为基本和技术条件,通过文件审查和现场核查评估。
4.1 基本审核条件
- 法律地位:独立法人,提供营业执照等证明。
- 管理体系:符合GB/T 27025-2019,运行≥3个月,数字化率≥60%(2025要求)。
- 法规合规:无违法记录,符合行业法规。
4.2 技术审核条件
- 人员能力:详见第二节,需现场考核。
- 设备设施:设备校准合格,环境参数稳定(温度、湿度记录完整)。
- 检测能力:方法验证通过,能力验证满意率≥80%。
- 质量控制:有内部质控计划,记录可追溯。
4.3 审核重点
- 风险管理:识别检测过程风险,2025年绿色要求(低碳设备≥30%)。
- 公正性:无利益冲突,报告独立。
- 持续改进:内审报告体现问题整改。
不满足条件将产生不符合项,需整改后复核。
五、CMA资质认定的申请流程
申请流程数字化,支持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,周期6-12个月。
5.1 步骤1:前期准备(2-3个月)
- 建立管理体系,运行记录,完成能力验证。
5.2 步骤2:正式申请(1个月)
- 登录zwfw.samr.gov.cn提交申请表+材料,缴纳申请费。
5.3 步骤3:文件评审(1个月)
- 评审组云端审查,反馈不符合项,限期整改。
5.4 步骤4:现场评审(3-5天)
- 核查运行、人员、设备,支持VR辅助(2025优化)。
5.5 步骤5:整改(1-2个月)
- 提交整改报告,严重项复核。
5.6 步骤6:获证公示(1个月)
- 颁发电子+纸质证书,官网公示。
六、总结
CMA资质认定目的在于保障报告法律效力、提升检测质量;人员要求强调专业性和培训;认定办法采用自愿申请、公正评审模式;审核条件覆盖管理体系和技术能力;申请流程数字化高效。通过提前准备和合规操作,机构可顺利获证,实现业务扩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。
上海德垲实验室咨询提供CNAS与CMA实验室认证全流程咨询服务,涵盖申请准备、审核辅导与整改支持。



400-772-2056
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