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NAS(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)现场评审(On-site Assessment)是实验室认可的关键环节,决定是否获得CNAS认证。基于ISO/IEC 17025标准,现场评审考察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和管理体系。本文详解CNAS现场评审的流程、评审员关注点、迎审准备及沟通技巧,助您掌握评审应对策略,顺利通过实验室审核。
现场评审流程:三大阶段
CNAS现场评审通常历时2-5天,分为首次会议、现场审核和末次会议三个阶段。
首次会议
- 目的:评审组介绍审核计划,确认范围和日程。
- 活动:实验室负责人汇报概况,提交管理体系文件。
- 时长:约1-2小时。
现场审核
- 目的:实地检查技术能力和管理体系运行。
- 活动:设备操作演示、记录检查、人员访谈。
- 时长:2-4天,视实验室规模而定。
末次会议
- 目的:反馈审核结果,讨论不合格项。
- 活动:评审组总结发现,实验室确认整改计划。
- 时长:约1-2小时。
阶段 | 核心任务 | 持续时间 |
首次会议 | 确认审核计划与范围 | 1-2小时 |
现场审核 | 技术与管理能力检查 | 2-4天 |
末次会议 | 反馈结果与整改确认 | 1-2小时 |
评审员关注点:技术与管理并重
评审员基于CNAS-CL01和ISO/IEC 17025,重点检查以下内容:
技术能力
- 方法验证:检测/校准方法的适用性和记录完整性。
- 量值溯源:设备校准是否可溯源至国家/国际基准。
- 不确定度:结果报告是否包含准确的不确定度评估。
- 能力验证:PT或实验室间比对结果是否满意。
管理体系
- 公正性:是否存在利益冲突,管理措施是否有效。
- 文件控制:质量手册、程序文件和记录是否一致。
- 内部审计:是否定期开展并记录纠正措施。
- 投诉处理:是否有规范的客户投诉机制。
案例:一家食品实验室因缺少方法验证记录被要求整改,延误评审进程。
迎审准备:事前功课不可少
为确保顺利通过现场评审,实验室需提前准备:
准备清单
- 文件整理:确保质量手册、程序文件和记录齐全。
- 设备校准:检查所有设备校准证书及溯源性。
- 人员培训:培训员工熟悉标准和操作流程。
- 模拟评审:组织内部审计,模拟CNAS现场检查。
环境与设施
- 实验室环境:控制温湿度,确保符合方法要求。
- 标识清晰:设备、样品和记录需有明确标识。
- 安全合规:确保实验室符合安全和环保标准。
建议:提前1-2个月开展模拟评审,识别潜在问题。
沟通技巧:与评审员高效互动
有效沟通是应对现场评审的关键,可提升评审效率:
- 保持专业:用清晰、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,避免夸大。
- 主动配合:及时提供文件和记录,配合操作演示。
- 记录反馈:详细记录评审员的不合格项和建议。
- 礼貌回应:对问题持开放态度,展示整改意愿。
常见误区:
- 隐瞒问题,导致评审员质疑公正性。
- 回答含糊,引发进一步检查。
技巧:指定专人对接评审组,确保沟通顺畅。
应对不合格项的策略
评审后,实验室需针对不合格项制定整改计划:
- 分析原因:识别不合格项的根本问题,如记录缺失或方法偏差。
- 制定措施:明确整改内容、负责人和时间表。
- 提交证据:提供整改报告和支持材料,限期通常1-3个月。
- 验证效果:通过内部审计确认整改有效性。
通过科学准备和高效沟通,实验室可显著提升CNAS现场评审通过率,平均4-8个月完成从申请到获证。
德垲实验室提供专业的CNAS认可咨询,协助实验室优化迎审准备、应对现场审核和整改不合格项。免费评估。